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admin2个月前 (02-16)五字成语92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句】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出处】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意思】 何时才会在眼前突然见到千万间的房屋呢? 只要天下穷人都有房屋居住,就是唯独我的房屋残破不堪,甚至我因此而冻死,我也会感到心满意足的。这两句诗充分表现杜甫忧怀万民、关爱社会的伟大情怀。这一篇永垂不朽的文学作品,蕴蓄着诗人的仁心爱意与高洁情怀,真可说是一字一泪,真情感人。

【全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赏析】

细品诗意,诗人如果不是十分穷困,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穷困,也不会不听招呼地抱走那么些不值钱的茅草。这一二段,实为结尾的伏笔。不因穷困,何至有此! 正因为 “四海穷困” 的现实,才产生 “广厦万千庇寒士” 的崇高愿望。

“自叹息” 一句为前两段的归总。诗境是说杜甫一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会发生危险,因而就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回到家中。“倚杖”,当然又照应了前面的 “老无力”:“自叹息” 表明这种遭遇只能自己叹息,未能引起别人的同情和求得官府的帮助,则当时世风的浅薄,就意在言外了。这里一个 “自” 字,用得多么沉重!而“叹息” 的内容,这里没有明言。但当杜甫自己在无处安身且得不到帮助时,分明会联想到处境类似的无数穷人。这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再下八句为第三段,写 “长夜沾湿” 的苦痛。这是全诗的高潮。

正应了 “屋漏偏遭连夜雨” 的古话。狂风过后,必有大雨。这场大雨把杜甫推向了痛苦的深渊。他先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昏暗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自己暗淡愁苦的心境。那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昏暗的天穹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气温也骤然降下来了。盖了多年的布被冷得像铁块一样,那不懂事的孩子横躺竖卧,早把被里子蹬破了。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人,是写不出这些深切感受来的。这样写,也是为下两句屋破雨漏及其后果蓄势。照理说八月的天气并不算冷。但由于气温骤降,布被破旧,大雨漏得床头没有一点干处,又连续不断地下了一夜,漏了一夜,所以,杜甫感觉特别冷。再下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凄凉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破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 一收,又回到 “长夜沾湿” 的现实,忧国忧民,加上整夜漏湿,怎能入睡呢? “何由彻” 与前面的 “未断绝”照应,表明了杜甫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这种心情,又是“床头屋漏”、“布衾似铁” 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由个人的痛苦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最后六句为第四段,写忧国忧民的崇高理想。杜甫将自己的困境推己及人,表现了博大的襟怀。怎样才能盖得大厦千万间,庇护天下所有的穷苦百姓,使他们欢天喜地地在风雨中安稳如山! 唉! 眼前何时才能耸现这么多房屋,到那时即使我一家人的陋室破了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感到无限的满足! 本段前三句前后是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蝉联一贯,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贴切地表现了杜甫从痛苦的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吟之不足,继而“呜呼” 叹之。这就是结尾三句: 只要天下的穷人都有了房屋,我自己的房屋破了受冻死都满足,崇高的思想表现到极至!

全诗重点描述杜甫本身的痛苦,但当我们读完最后一段时,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述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述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 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疮痍、人民的灾难。他不仅是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叹息和失眠,而且清醒地大声疾呼,希望有人出来为千百万穷人谋福利。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广大读者的心灵,并产生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如果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修改

本文链接:https://www.myw7.com/post/3457.html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的相关文章

义愤填膺

义愤填膺

义愤填膺,义愤填膺 yì fèn tián yīng 近义词: 天怒人怨、满腔义愤 反义词: 麻木不仁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解释: 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

皮里春秋

皮里春秋

【皮里春秋】意思_出处 :,皮里春秋发音:pí lǐ chūn qiū 释义: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出处 :《晋书·褚裒传》:“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

勇冠三军

勇冠三军

勇冠三军,勇冠三军 yǒng guàn sān jūn 近义词: 勇者无惧 反义词: 畏敌如虎 用法: 动宾式;作补语、宾语;形容人的英勇 解释: 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

形影

形影

形影不离,形影不离 xíng yǐng bù lí 近义词: 如影随形、难舍难分、寸步不离 反义词: 天各一方、水火不容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两者关系密切 解释: 象形体和它的影子...

盖棺定论

盖棺定论

【盖棺定论】意思_出处 :,盖棺定论发音:gài guān dìng lùn 释义: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同“盖棺论定”。 出处 :明·吕坤《大明嘉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吕君墓志铭》:“...

如获至宝

如获至宝

【如获至宝】意思_出处 :,如获至宝发音:rú huò zhì bǎo 释义:至:极,最。好象得到极珍贵的宝物。形容对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 出处 :宋·李光《与胡邦衡书》:“忽蜀僧行密至,袖出寂...